很多家長跟我反映,自己的孩子學習上不是馬虎大意,就是看著會做有做不出來。越是簡單的卷子越是考不了高分,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,當然更不知道要怎么改正。
其實,這類孩子在學習上統稱為“眼高手低型”。
在平時的學習當中,“眼高手低”現象是比較常見的,一般出現眼高手低的學生大多是比較聰明的學生,成績過得去,但就是不能取得更進一步的進步。
這些學生往往一看到眼熟的題目,只看一眼,腦子里過個思路,就干脆過了,不做了。這就造成了對于相近知識的定勢思維,只要有一點的相同,就套用以前的解決辦法。即使題目已經完全改變,或者只是前提條件發生了變化,仍舊不改變解題思路,生搬硬套。
還有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期間,一遇到原來講過的題,就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,覺得自己都會了,可是一到做題時,往往是這些簡單問題出了差錯。
總體來講,學習中“眼高手低”的學生,多半是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牢固。
那么,如何克服這種“眼高手低”的問題呢?
我這里從兩方面說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法。
首先,在解題的過程中,要特別細心,不允許出一絲差錯,尤其是物理數學英語三科,差之一里,謬之千里,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其次,有針對性的練習典型題目,但選題數量要適度,避免產生逆反心理。
最后,要時常回過頭認真回顧已學知識。根據艾比浩斯遺忘曲線,我們知道任何人都會遺忘,然而對付遺忘的最好辦法就是科學復習。
除了上述方法以外,還有以下三種方法。
第一,老師上課一定要認真聽不遺漏任何一個要點。精力高度集中才會記憶深刻。
第二,堅持會做的題不做錯,一次性過關。如果反復出現一些低級錯誤造成重復勞動,那就既浪費時間,又不討好。
第三,堅持做錯題本。把做錯的代表性題目認認真真整理到一個本子上,分析出錯的原因,這樣做有利于考試前的復習。
另外,要注意勞逸結合。適當的休息、娛樂是必要的。每天適當做一些放松的事情,讓大腦更有充沛的精力學習。例如傍晚散散步。當然,要合理分配好學習和放松的時間。